老产品,新功能,辣椒粉晋身“减脂伴侣”?

首页标题    他山之石    老产品,新功能,辣椒粉晋身“减脂伴侣”?

  谈到轻食、减脂餐,消费者心中最佳调味选项一直是各类沙拉酱、油醋汁。然而,自带低脂属性又让人欲罢不能的辣椒粉最近也成功杀入“减脂伴侣”赛道,不仅出现在各大美食博主的测评笔记以及轻食产品的调料选项中,甚至被网友称为“更适合中国人体质的减脂伴侣”。业内人士指出,因消费者对辛辣风味的喜爱和辣椒粉口味多样,辣椒粉在菜肴调味中的重要性不断提升、应用场景不断拓展,我国辣椒粉市场需求呈现稳定增长趋势,但与辣椒酱这个辣椒制品中的“大哥”相比,辣椒粉距离真正的“出圈”还有很长的一段路要走。

辣椒粉或有机会超越沙拉酱

  辣椒粉是一种常见的调味料,由辣椒磨成,具有辣味和香气,广泛应用于各类菜肴和食品加工中。我国自古就有食用辣椒粉的传统。过去,辣椒粉的制作主要依靠人工研磨和晾晒,工艺相对简单——通过将辣椒晒干、去籽并磨碎,得到均匀细腻的辣椒粉。随着科技和机械制造的发展,现代生产线的应用使得辣椒粉的生产能力大大提高。我国辣椒粉市场需求也呈现稳定增长的趋势。数据显示,2022年中国辣椒粉市场规模约为300亿元,其中云南、湖南、四川、贵州等省份为主要产销地。

  此前,我国辣椒粉大多在烹饪或食品加工配料中使用,但随着消费者对健康、减脂、品质的关注度提高,低脂的辣椒粉开始出现在更多场景中,成为年轻一代青睐的“减脂伴侣”。比如,近几年火爆的轻食产品在之前仅有各类沙拉酱、油醋汁等作为调味搭配,但最近辣椒粉也成了其中一项选择。此外,以“辣椒粉”为关键词在小红书平台进行搜索,相关笔记数量超过了38万篇,热度靠前的笔记为各大博主对辣椒粉搭配各类水煮菜的测评。

  值得一提的是,其他传统“减脂伴侣”,例如沙拉酱、油醋汁、千岛酱等,在小红书上的笔记数量分别为“44万+”“9万+”“2万+”。有业内人士认为,这也意味着辣椒粉有机会超越沙拉酱这一品类,成为“更适合中国人”的“减脂伴侣”。

  目前,辣椒粉市场上涌现了许多知名品牌,他们通过品质认证、宣传推广和产品创新等方式争夺市场份额。同时,一些小型农户和合作社也在加工辣椒粉,形成了多层次的市场竞争格局。在淘宝平台,销量排名靠前的产品有单山蘸水、六婆、翠宏、吉得利等品牌的辣椒粉,此外还有一部分以“四川辣椒粉”“贵州特产辣椒粉”“特辣辣椒粉”等为名称的产品,销量均超1万。

众口难调“出圈”仍有阻力

  此前,王老吉、美团外卖及多家媒体机构联合发布的《中国辣文化报告》显示,全国超六成受访者表示喜欢吃辣,其中非常喜欢吃辣的占24.37%。由此可见,我国辣椒制品行业发展潜力较大。但辣椒粉想要真正“出圈”并不容易。

  首先,在各类辣椒制品中,辣椒酱仍是“大哥”,并且新品牌不断涌入,老品牌也在持续发力,发展前景向好。其次,辣椒粉虽然低脂,却存在高钠问题,这与健康趋势相悖,需要辣椒粉品牌研发出更健康的产品。第三,与饮料、零食等不同,辣椒粉很少出现在互联网的推广中,但随着人们生活方式的改变,消费者的购买方式发生了巨大变化,网络营销和电商平台已经成为各行各业必不可少的发展利器。

  除了产品升级、向线上延伸销售渠道,业内人士指出,辣椒粉品牌还可以从挖掘文化属性、谋求海外市场等方面发力。

  我国地域辽阔,所种植的辣椒品种也不一而足,因此各地辣椒粉的特色和口味也有所不同。例如,四川辣椒粉多以红油辣椒、郫县豆瓣酱等为原料,具有麻辣火爆的特点;陕西辣椒粉以泡辣椒和豆瓣酱混合磨制而成,味道较浓郁;湖南辣椒粉则带有湘菜的香辣风味。

  业内人士指出,市场上辣椒粉品牌竞争激烈,大多数消费者对辣椒粉有一定的了解和偏好,他们对于口感、辣度和品质有着不同要求,新品牌或新口味的进入难度相对较大。因此,想要在辣椒粉领域取得突破,需要有独特的卖点和能够与竞争对手区分开的特质。而各地域辣椒粉具有的浓郁地方特色和文化内涵,正是品牌可以利用的宣传点之一。不同地域的辣椒粉口味和用途各有不同,建议品牌学会“讲故事”“讲文化”,同时还可以在一定程度上推广和弘扬地方辣椒文化。

  数据显示,2022年全球辣椒粉市场规模约192亿美元,同比2021年增加了2.81%。同时,我国辣椒粉出口量也在逐年增长,2022年达到7.5亿美元,主要出口市场包括美国、日本、韩国等地。业内人士建议,随着全球化趋势的不断深入,辣椒粉品牌也可以向外发展,通过开展国际贸易、运用出口刺激政策等方式,“出海”开拓国际市场,向全球消费者销售产品。

  总体而言,辣椒粉市场具有稳定增长的市场需求,但行业竞争也将进一步加剧,品牌影响力和产品质量将成为各品牌发展的关键因素。未来,辣椒粉品牌需要不断创新、提升产品质量和品牌形象,以适应消费者需求的变化,拓展市场份额。(来源:中国食品报综合整理)

好信息当然要收藏